南遊記-謁曲阜孔廟

孫嘉淦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本文選自孫嘉淦《南遊記》,作者於康熙60年(1721年)二月由北京南遊,三月至山 東曲阜,謁孔廟,抒發感懷。文分四段,第一段介紹曲阜的地理環境,第二段寫孔林,第三段寫孔廟,第四段寫個人感懷。

次早,由泰安(山東省縣名,在泰 山南側)曲阜。曩(從前;此指前一 天)在山上,視泰安城如掌大,汶水(河 川名)一線,環於城外;徂徠(山名)若 堵(牆),蹲於上。出泰安城,不 見水與山也。行五十里,見大河廣闊,乃汶水也。又五十里,見崇山巍峨,乃徂徠也。相去 百里,而俯視不過數武(古時以三步為一伍),其高可想矣。 徂徠之西曰梁父(山名),對峙若 門。從門南出,平疇沃衍(土地肥沃平坦)泗水西 流。孔林泗水南,洙水孔林南,曲阜洙水南,沂水曲阜南。

孔林(孔子墓地所地,相傳孔子弟子所種)方 十餘里,其樹蔽天,其草蔽地。至聖墓(孔子墓), 有紅牆環立;牆中草樹愈密,修幹(修長的樹 幹)叢薄(草木叢雜的地方),側不 容人(側身也無法通過;形容草木茂密),而景色 開明,初(從來)無幽陰之氣。至聖墓, 產蓍草(ㄕ ㄘㄠˇ;草名;用來占卜之用),碑曰: 「大成至聖文宣王墓」(唐朝開元年間,追諡孔子為文宣王)。 西偏小屋三間,顏(額頭;此指題字)曰:「子貢廬墓處」 。東南有泗水侯(孔子兒子伯魚的墓),正 南有沂國公墓(孔子孫子子思的墓)。牆東南有枯木, 石欄護之,子貢手植楷(ㄎㄞˇ;樹名;又稱孔木)也 ,旁有楷亭。其北有駐蹕亭(供天子駐 紮停留使用的亭子),人君謁墓更衣之所。門外有洙水橋, 橋南高阜(土丘)一帶,闢其東南為門, 門距曲阜(約)二里,道旁植柏 ,行列甚整,蔽日參天(高聳貌),皆數千年 物也。

曲阜之北門,路東有復聖廟(祭祀 顏淵的廟),廟前有陋巷;巷南折而西,則孔廟東華門( 北京紫禁城的東門名為東華門;孔廟規格比照宮庭)。廟制如 內廷(宮庭)宮殿,而柱以石為之,蛟龍盤旋, 乃內廷所無。至聖與諸賢皆塑像,石刻至聖像有三。車服禮器, 藏於衍聖公(孔子子孫,歷代都封為衍聖公, 以示尊崇)家;聖公入覲(衍聖公入朝進 見皇帝),不可得觀。殿南有亭,顏曰「杏壇」,古杏數株,時值三月,杏花正開。壇南有先 師手植檜(檜木),高三丈而無枝, 文皆左紐(樹木紋理都已成 結)子貢之楷(子貢所種植的楷木),雖不 腐而色枯,此則生氣勃發焉。大門內外豐碑(指高大的石碑)無數。 南有高樓曰奎文閣。閣南門下,之碑十餘,皆額尖而有圓孔。門外有水,上作五橋。 橋南有門,門外有柵。自殿庭至柵內,蒼松古柏,虯龍盤屈(形容樹木 彎曲的奇形怪狀),不可名狀。泰安漢柏(泰安城內有漢 武帝封禪泰山時所植的柏樹,稱漢柏),又不足道矣。

吾於是奮然興也。夫孔子者,天所獨生以教後世者也。考其生平,三歲喪父,七歲喪母,中年出妻, 晚年喪子。夫哀死而傷離,寧獨異於人哉?人觀《志學》一章,七十年內,日進月益, 不以遇之窮而少輟(稍為中止)其功,蓋其自 待厚,而所見有大焉者矣!余乃戚戚欲以身殉(作者當時遇 母喪妻亡,而兒子又夭折,心情沮喪),何其陋也!《詩》有之曰:「高山仰止,景行行 止。」(景行,大路;高山景行,比喻高尚的 德性;像高山一樣使人瞻仰,像大路一樣讓人遵循),雖不能至,然心嚮往之。


孫嘉淦(1683年一1753年),字錫公,山西興縣人,康熙五十二年(西元1713年))舉進士,為雍、 乾兩朝要員,歷辦學政、鹽務、河工等要差,官至工、刑二部尚書,協辦大學士。精研理學, 以躬行為本。卒諡文正。著有《春秋義》。本文摘自作者南遊記的一部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