愚公移山

列子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太行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萬仞(古時 以八尺為一仞)。本在冀州(今河北省及河 南省的一部份)之南,河陽(河南省孟縣)之北。 北山愚公者,年且(近)九十,面山而居。 懲(苦於)山北之塞,出入之迂也,聚室而謀曰: 「吾與汝畢力平險,指通(今河南省)南, 達於(漢水以南),可乎?」 雜然相許(紛亂地允諾)。其妻 獻疑(提出疑問)曰:「以君之力, 曾不能損魁父(山名,位於河南陳留縣內, 是一座小山)之丘,如太行王屋何?且焉置土石?」 雜曰(胡亂回答):「 投諸渤海之尾,隱土(古代 的幽州)之北。」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,扣石墾壤,箕畚運於渤海之尾。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(寡婦), 有遺男(遺腹子), 始齔(ㄔㄣˋ;自乳齒脫換為成人的牙齒。年幼的人), 跳往助之。寒暑易節(指一年的時間), 始一反(返家)焉。

河曲智叟笑而止之,曰:「甚矣,汝之不惠(慧)。 以殘年餘力,曾不能毀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」北山愚公長 息(嘆長氣)曰:「汝 心之固(頑固不通),固 不可徹(通),曾不若孀妻弱子。 雖我之死,有子存焉;子又生孫,孫又生子;子又有子,子又有孫。子子孫孫,無窮匱也。 而山不加增,何苦而不平?」河曲智叟亡以應(無以回答)

操蛇之神(指山神和海神; 山海經記載山神及海神都手握著蛇)聞之,懼其不已也,告之於帝。 帝感其誠,命夸娥氏(有 力的神祇)二子負二山,一厝(朔 方郡的東邊),一厝南。自此,之南,之陰, 無隴斷(壟斷;指高嶺)焉。


列子,稱列御寇,或稱列圄寇,是戰國時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。生平不詳,據載, 曾居鄭國四十餘年。因《莊子》書中記載許多關於列子的傳說,故《漢書》認為列子早於莊子時, 大約與楊朱同時。後漢班固《藝文志》列有《列子》八卷,早已散失。今本《列子》八篇, 內容多為民間故事、寓言和神話傳說,已非《漢書•藝文誌》著錄的原書,可能是魏晉人的偽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