謀攻篇(卷三)

孫子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孫子曰:凡用兵之法,全國為上(使 敵方完整地全國降服是上策),破國次之﹔全軍為上,破軍次之﹔全旅為上,破旅次之﹔ 全卒為上,破卒次之﹔全伍為上,破伍次之(軍、 旅、卒、伍,都是古代軍隊編制的單位)。是故百戰百勝,非善之善也﹔不戰而屈人之兵, 善之善者也。

故上兵伐謀(擊破敵人的戰略), 其次伐交(擊挫敵人的外交), 其次伐兵(擊敗敵人的軍隊),其下攻城。 攻城之法為不得已(以)。 修櫓(ㄌㄨˇ; 古代的兵器。即大盾、大戟。)轒轀( ㄈㄣˊ ㄨㄣ;古代攻城所用的四輪車。)、具器械、三月而後成; 距闉(ㄐㄩˋ |ㄣ;積土為丘, 以登城攻敵),又三月而後已。將(將領)不 勝其忿(憤 怒),而蟻附之(使士兵如螞蟻般地攀 城攻擊),殺士三分之一(損失三分之 一士卒),而城不拔者,此攻之災也。故善用兵者,屈人之兵而非戰也。拔人之城 而非攻也,破人之國而非久(曠日持久)也, 必以全爭(全 勝的謀略)於天下,故兵不頓(鈍),而利可全,此謀攻之法也。

故用兵之法,十則圍之(十倍的兵力, 則包圍敵人),五則攻之(五倍的兵力, 則攻擊敵人),倍則分之(兩倍的兵力, 則設法分散敵人),敵則能(乃)戰 之(兵力相 等則拼命力戰),少則能(乃)逃 之(兵力較少 則騷擾敵人),不若則能(乃)避 之(兵力各方面 條件都不如敵人,則避免交鋒)。故小敵之堅(力 量弱小時若還堅守硬戰),大敵之擒也(會成為 強大敵人的俘虜)

夫將(將領)者,國之輔 也(國家的輔佐)。輔周則國必強, 輔隙(缺失)則國必弱。

故君(國君)之所以患於軍(危害於軍隊)者三: 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(命令軍隊前 進),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,是為縻軍(束 縛軍隊)﹔不知三軍之事,而同(干預)三軍 之政者,則軍士惑矣﹔不知三軍之權(權術變化), 而同(干預)三軍之任(指 揮),則軍士疑矣。三軍既惑且疑,則諸侯之難( 進犯的災難)至矣,是謂亂軍引勝(擾亂軍隊而失 去勝利)

故知勝有五: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,識眾寡之用(依兵 力多寡採用不同的戰術)者勝,上下同欲(上下 同心)者勝,以虞待不虞(有戒備周密對付不 周密)者勝,將能而君不御(將領有才能而國君不 干預者)者勝。此五者,知勝之道也。

故曰: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(危險)﹔不知彼而 知己,一勝一負﹔不知彼不知己,每戰必殆。


孫子,春秋時人,生卒年不詳,或曰齊國人,或曰吳國人, 春秋末期的兵學家,曾為吳王闔盧的將領,為吳國策畫伐楚大計。 所著《孫子兵法》,為中國兵學思想上最重要的一本著作, 也是全世界研究略戰術的戰爭寶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