訪徐福墓記

黎庶昌

Tony私選的古文觀止

紀伊(在日本本州南端)日本南海也。斗入(突入)海中, 號為多佳山水處;與大和國(日本近畿, 在奈良附近)中隔大山;紀伊在其南,大和在其北。 大和者,神武天皇( 日本開國皇帝)始都之橿原(位於今奈良縣)也。 由大和紀伊,多險絕難行, 非五七日不至;而海道一日夜可達。紀伊那智瀑,高百餘丈;自海中望之, 如白霓(虹)下垂,以上名尤著。 其地今屬和歌山縣牟婁郡;當上古未立郡時, 概稱熊野云。熊野三山: 曰那智,曰本宮,曰新宮新宮近海,徐福墓在新宮下。

余以七月二十四日,自神戶乘商船抵三輪崎登岸, 入山行十餘里至其地。新宮人士導而前,復踰一山,得平田八九頃, 禾苗盈望,墓在其中央。循田稜數百武( 古時以三步為一武)至墓所,面山背海, 僅餘荒土一坵未墾耳;縱橫可四五丈,無所謂冢,有古樹二株為記。墓前一碑, 題「秦徐福之墓」,傳為朝鮮人書,元文元年,新宮藩主水野氏所立。 元文元年,當中國乾隆元年(1736年)也。 碑左右積竹筒百餘,中插花朵樹枝, 新宮人嘗祈禱於此,以此為獻。旁有二十餘家(墓), 各距數十百步,傳為之親近,武夷(剷平)僅存其七; 余見者才二墓。東北又數百步為神倉山,山麓有飛鳥祠祠在其旁, 久圮,故址猶可辨識。

返至新宮神社,觀所謂之遺物,事甚荒渺不足道。 獨古老傳言:「始至時,尚在新宮田北七里許,海岸名秦須, 地尤狹隘,後乃徙此。」其言至足信。以余遊歷所經,見日本平原廣澤甚多,胡為而獨取此? 豈當日風漂所至,無暇細擇歟?抑將以近其國都歟?非可得而詳已。

之子孫,或言多姓,今皆分散各處, 維新(明治維新)後悉易他姓; 或言藤澤福岡平一郎,為之後人,嘗有贈物寄新宮神社; 或言有某在和歌山縣充醫士;疑莫能明。

秦始皇之遣入海求神仙也, 豈意其止王(王,往也)不來。 及挾童男女三千人以至,亦欲廣強支庶(繁衍子孫支脈), 貽之無窮;今二千一百餘年間,而族姓無一存者。古與今相續,其事大抵如是也! 然而人之欲為而猶不止者,則又何也?

光緒十六年(1890年)八月,歸後十日記。


黎庶昌(1837-1898),貴州遵義人。少嗜讀,從鄭珍游,講求經世學。 同治七年(1868年)使日本,訪求東瀛遺籍,刻古佚叢書。 光緒元年(1875年),山東巡撫丁寶楨等向朝廷力舉黎庶昌,謂其「志節堅毅,抱負甚偉」。 光緒十七年(1891年)為川東道。工書法,著西洋雜志、拙尊園叢稿。 第二年,黎庶昌隨郭嵩燾出使英、法、德、西班牙諸國,任參贊,並遊奧、比、瑞、葡等國, 駐歐六年,著《西洋雜誌》一書。自光緒七年始(1881年),黎庶昌兩度擔任駐日公使。 歸國後任川東兵備道,後因疾返鄉。光緒二十三年(1897年)卒於沙灘,享年六十一歲。 黎庶昌為曾國藩賞識,與吳汝綸、張裕釗、薛福成合稱為「曾門四弟子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