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虞山記

張裕釗

Tony私選的古文觀止

十八日(光緒二年,西元1876年,八月十八日), 與黎蓴齋狼山(在江蘇南通市南方), 坐萃景樓虞山(在江蘇常熟縣城西北。 相傳西周虞仲葬此,故名。),樂之。二十一日,買舟(雇船)渡江, 明晨及常熟。時趙易州惠甫適解官歸,居於常熟,遂偕往遊焉。

虞山尻尾(尾部) 東入熟城(常熟), 出城迤西(往西),綿二十里,四面皆廣野, 山亙其中。其最勝為拂水岩,巨石高數十尺,層積駢疊,若累芝菌,若重巨盤為台, 色蒼碧丹赭斑駁,晃耀溢目。有二石中分,曰劍門,騞擘屹立(騞,ㄏㄨㄛˋ, 形容刀劍裂物的聲音;擘,剖開。指如同被刀劈開呈直削狀。), 詭異殆不可狀(描述)。踞岩俯視, 平疇(平廣的農田) 廣衍(廣闊延伸)數萬頃。 澄湖(陽澄湖)奔溪, 縱橫蕩潏(ㄉㄤˋ ㄐㄩㄝˊ;搖蕩湧出)其間,繡畫天施。 南望毗陵(古郡名,指江蘇省鎮江、常州、 無錫地區)震澤(太湖), 連山青以相屬,厥高鑱雲(鑱,ㄔㄢˊ,針、錐等銳利的鐵器; 指其高刺雲),雨氣日光參錯出諸峰上。水陰(南) 上薄(指自虞山南面的湖水,向南伸展, 廣闊接近天際。),蕩摩闔開,變滅無瞬息定。其外蒼煙渺靄圍繚,光色純天, 決眥窮睇(眥,ㄗˋ,眼眶;睇,看。意指極目遠望), 神與極馳。岩之麓為拂水山莊舊址,錢牧齋之所嘗居也( 錢謙益,常熟人,明清之際文學家,明萬曆進士。曾出仕南明弘光帝時禮部尚書,清兵南下,率先投降迎敵, 官至禮部侍郎。為士人所不齒。)。嗟夫!以茲丘之勝, 錢氏(迷惘失去方向)不能藏於此終焉, 余與易州乃樂而不能去云。岩阿(山的曲折處)維摩寺, 經亂,泰半(大半)毀矣。

出寺西行少折,逾嶺而北,雲海豁工,杳若天外,而狼山忽焉在前,余指謂易州:「 亦昔遊其上也。」又西下,為三峰寺,所在室宇,每每可憩息。臨望多古樹,有羅漢松一株, 剝脫拳禿(樹皮脫落,樹幹光禿), 類數百年物。寺僧俱酒果筍而餉余兩人。日將昃( 西斜)。循山北過安福寺常建(唐詩人, 寫詩多以山水寺觀為題材。)詩所謂破山寺者也。 幽邃稱(相稱)建詩(唐建詩《破山寺後禪院》: 「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曲徑通幽處,禪房花木深。山光悅鳥性,潭影空人心。萬籟此俱寂, 惟聞鍾磬聲。」。寺多木樨花(桂花), 自寺以往,芳馥載塗(道路)。返自常熟北門, 至言子仲雍( 言偃,字子遊,為孔子弟子。仲雍,吳太伯弟,後立為王,其後人建立吳國。 兩人墓均在虞山。),其上為辛峰亭。日已夕,山徑危仄(狹窄; 傾斜)不可上,期以翌日往。風雨,復不果。二十四日遂放舟趣(趨) 吳門(指蘇州)。 行數十里,虞山猶蜿蜒在蓬戶(船上之門), 望之了然(明白;清楚), 令人欲反棹(指回船)復至焉。


張裕釗(1823∼1894) ,中國清代書法家。字廉卿,湖北武昌人。咸豐元年(1851)舉人, 考授內閣中書,曾為曾國藩幕僚,後歷主江寧、湖北、直隸、陝西各書院講學。 長於文字訓詁之學,精詩文,善書法,其書寫魏碑成就最突出。著有《濂亭文集》、 《濂亭遺文》、《濂亭遺詩》等﹐後人重刻﹐合為《濂亭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