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武夷山記

袁枚

Tony私選的古文觀止

凡人陸行則勞,水行則逸(坐船旅行較舒適)。 然遊山者,往往多陸而少水。惟武夷兩山夾溪,一小舟橫曳而上,溪河湍激,助作聲響。 客或坐或臥,或偃仰,惟意所適,而奇景盡獲,洵(實在)遊山 者之最(最適意)也。

余宿武夷宮曼亭峰(即幔亭峰,一名鐵佛嶂。 其形如幄,頂平曠。相傳有神人降臨此峰,自稱武夷君),登舟,語引路者(嚮導)曰: 「此山有九曲名(武夷溪水曲折,中有九個較大的彎道, 故稱九曲),倘過一曲,汝必告。」於是一曲而至玉女峰,三峰比肩,睪 如也(皋如;高貌也)。二曲而至鐵城障,長 屏遮迣(遮攔),翰 音難登(翰,鳥羽;音,鳥聲;指飛鳥難登)。 三曲而至虹橋岩,穴中庋(置)柱栱百千, 橫斜參差(高低大小不一),不腐朽亦不傾落。四、 五曲而至文公書院(南宋朱熹曾在此築院講學)。 六曲而至晒布崖,崖狀斬絕,如用倚天劍截石為城, 壁立戌削(尖削),勢逸不可止。 竊(私下)笑人逞勢, 天必夭閼之(必使他夭折), 惟山則縱其橫行直刺,淩逼莽蒼(天空)而天不怒,何耶? 七曲而至天遊(天遊峰), 山愈高,徑愈仄(陡),竹樹愈密。 一樓憑空起,眾山在下,如張官《王會圖》,八荒蹲伏(指 像一張周朝時代,八荒之地的諸侯朝見周王的圖畫);又如鑄 九鼎(相傳大禹鑄九鼎,鼎上圖繪 百物)罔象(水 怪名)夔魈(山 鬼名)(此句指憑樓俯瞰眾山, 眾山奇特鮮明,如大禹所鑄的九鼎上,各種怪獸的形狀), 軒豁(形象鮮明)呈形。 是夕月大明,三更風起,萬怪騰踔(騰跳; 指各種奇特的怪風),如欲上樓。揭煉師(道 士)能詩,與談,燭跋(燭根;指燭盡之意), 旋即就眠。一夜魂營營然(往來頻繁的樣子), 猶與煙雲往來。次早至小桃源伏虎岩,是武夷之八曲也。聞九曲無甚奇勝, 遂即自崖而返(指到此而回頭)

嘻!余學古文者也,以文論山:武夷無直筆(用作文之法來 比喻武夷山,則無平鋪直敘,而是文筆曲峭新緊),故曲;無平筆,故峭;無復筆, 故新;無散筆,故遒緊(指結構嚴緊,語言凝煉)。 不必引靈仙荒渺之事,為山稱說。(不必引用武夷山 的道家仙跡傳說來稱譽)而即其超雋之概,自在兩戒外(即 兩界;指中國南北山河的界線;在兩戒外,指武夷山氣勢不凡,超越天下名山),別豎一幟。 余自念老且衰,勢不能他有所住,得到此山,請嘆觀止(已 達盡善盡美,無復以加)。而目論者(看我表 面外貌),猶道余康強(身體健康), 勸作崆峒峨嵋(勸我繼續登崆峒 及峨嵋山)。則不知王公貴人,不過累拳石(堆 假山),浚盈畝池(一畝人工池), 尚不得朝夕遊玩;而余以一匹夫,髮種種矣(頭髮短貌; 指年老),遊遍東南山川,尚何不足於懷哉?援筆記之,自幸其遊,亦以自止其遊也。


袁枚(1716-1796),字子才,浙江錢塘人,乾隆進士,人稱隨園先生。 乾隆進士,曾任江寧等地知縣,三十八歲辭官後僑居江寧,築園林于小倉山,號隨園。 收集書籍,創作詩文。以詩名聞當世,提倡「性靈說」,反對清初以來擬古和形式主義的流弊, 使詩壇風氣為之一新,與蔣士銓、趙翼並稱「江右三大家」。為文自成一家,與紀曉嵐齊名, 時稱「南袁北紀」。文章主「駢散合一」,兼取六朝駢儷。著有《小倉山房文集》、《隨園詩話》、《子不語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