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大龍湫記

戴名世

Tony私選的古文觀止

樂清(浙江省 縣名)六十里,有村曰芙蓉,倚天而濱海。余以 歲辛已(康熙四十年, 1701年)四月三十日,由芙蓉丹芳嶺,至能仁寺。 坐少頃,出寺門里許,有泉曰燕尾泉。 水自大龍湫(瀑布名, 在浙江雁蕩山)來,為錦溪錦溪之水至此從巨石落下, 成小瀑布。石中高而旁低,水分左右下,若燕尾然。循錦溪而行,凡三四里 ,有峰屹立溪水中,旁無所倚,高數百丈, 兩股如蟹螯(ㄒ|ㄝˋ ㄠˊ;螃蟹的第 一對足),望之若剪刀然,曰剪刀峰。至峰下行百餘步,又變為石帆, 張於空中,曰一帆峰。又行百餘步,又變為石柱,孤撐雲表,曰天柱峰。 左右皆石壁峭削,詭狀殊態,不可勝數。

又行百餘步,徑窮路轉,得大龍湫,為天下第一奇觀。水自雁湖合諸溪澗, 會成巨淵,淵深黑不可測。其側有石檻(門下橫 木或欄杆),中作凹,水從凹中瀉下,望之若懸布,隨風作態,遠近斜正,變幻不一; 或如珠,或如毬(又稱鞠,圓形,皮製成, 是古代的一種遊戲用品。形容水從兩高崖下泄的—種模樣),如驟雨,如雲,如煙,如霧; 或飄轉而中斷,或左右分散而落,或直下如注,或屈如婉蜒。下為深潭,觀者每立於潭外,相去數十步, 水忽轉舞向人,灑衣裾(ㄐㄩ;衣服的後襟)間,皆沾濕。 忽大注如雷,忽為風所遏(阻),盤 溪(盤渦;形容水之盤旋)橫而不下。 蓋其石壁高五千尺,水懸空下,距石約一二尺許,流數丈,輒已勢遠而力弱,飄飄濛濛, 形狀頓異。他處瀑布皆沿崖直走,無此變態也。潭之外有亭,曰忘歸亭;其側有亭, 曰觀不足亭。而龍湫右側絕壁,曰連雲障(障 ;阻塞、阻隔之意),障上有風洞,每洞口木葉飛舞,則大風疾作。

又有小龍湫,在東穀靈岩寺。水自石城(山名; 雁蕩東谷諸峰之一)諸溪澗來,會於霞障(雁蕩山 著名的絕壁,高約六十丈,色彩斑爛如霞,連亙百餘丈。)之右,從岩上飛流而下,高三幹尺,半沿崖, 半懸流,變態稍不及大龍湫。而其下稍西,水湧出 石罅(ㄒ|ㄚˋ;縫隙), 直上指二尺許,形如立劍,望之光明瑩潔而搖動,亦奇觀也。

相傳大龍湫上數里,復有上龍湫,飛流懸瀉,亦數百丈,與大龍湫相似。昔有白雲雲外二僧居之,地僻無人跡,今不知其處矣。

余性好山水,而既遊雁蕩,觀大龍湫,御風,恍惚仙去。今追而記之,不能詳也。


戴名世(1653年—1713年),字田有,一字褐夫,號藥身,又號懮庵。安徽桐城人, 世稱南山先生。清代散文家。曾自言「古文多憤世嫉俗之作,不敢示世人,恐以言語獲罪。」 作文主張以「精、氣、神。」為主。著有《南山集》,其中據桐城方孝標所撰《滇黔紀聞》一書, 記載南明諸王抗清事跡蹟,並書南明永曆帝之年號。後遭參劾,以大逆遭處死,為清初著名的文字獄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