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間先生墓表

方苞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先生姓錢氏,諱澄之,字飲光(錢澄之, 字飲光,號田間,桐城人,明末清初學者。明亡後參加南明隆武、永曆政權抗清。永曆政權覆亡後, 曾削髮為僧,後隱居家鄉著書立說)大父行也( 祖父輩)未冠, 先君子(先父)攜持應試於, 返,過樅陽(今安徽省樅陽縣),宿家僕草舍中。 晨光始通,先生扶杖叩門而入。先君子驚。問曰:「 聞君二子皆吾輩人(都是喜歡做學問的人), 欲一觀所祈向(志向), 恐交臂而失之(指已在眼前,卻又錯過)耳。」 先君子呼余出拜,先生答拜,先君子跪而相支柱(扶持), 為不寧者久之。因從先生過(探訪)山人觀頤, 信宿(連宿兩夜)其石岩。自是, 先生遊吳越,必維舟江幹(岸邊), 招余兄弟晤語連夕,乃去。

先生生季世。弱冠時,有御史某, 逆閹餘黨(指宦官魏忠賢的餘黨)也, 巡按(巡行考察), 盛威儀,謁孔子廟,觀者如堵(牆; 形容人多)。諸生方出迎,先生忽前,扳(ㄅㄢ; 向某一方向拉)車而攬其帷,眾莫知所為。御史大駭,命停車, 而溲溺(溲,音ㄙㄡ;尿)已濺其衣矣。 先生徐正衣冠,植立(挺立), 昌言(直言)以詆之。 騶從(前後侍從的騎卒)數十百人, 皆相視莫敢動,而御史方自幸脫於逆案(崇禎初即位, 曾打擊魏忠賢等閹黨,將其黨羽定為「逆案」),懼其聲之著也, 漫(胡亂; 隨便)以為病顛(癲)而捨之。先生由是名聞四方。

當是時,幾社(明末江南講求氣節的士大夫繼東林黨之後成立的文社, 以詩文指斥時弊)復社(明末張溥、 張采等聯合幾個江南文社所組成)始興,比郡( 比鄰的郡縣)中,主壇坫(ㄊㄢˊ ㄉ|ㄢˋ; 文人集會的場所或文壇)與相望者,宣城( 今安徽省宣城縣)沈眉生池陽( 今安微省貴池縣)吳次尾,吾邑則先生與吾宗塗山密之職之(方密之、方職之, 俱桐城人,均為方苞同宗)。 而先生與陳臥子夏彝仲(兩人都是明末文學家, 幾社的發起人)交最善,遂為「雲龍社」以聯吳淞, 冀接武(足跡相連,指繼承前人。武, 足跡。)東林(東林黨, 晚明以江南士大大為主組成的政治集團,主張改革政治。 天啟時,遭宦官魏忠賢迫害)。先生形貌偉然, 以經濟(經世濟民)自負,常思冒危難以立功名。 及歸自(指參與南明隆武、永曆政權抗清, 失敗後歸來),遂杜足(閉門不與外界往來)田間, 治諸經,課耕以自給(指教書以維生),年八十有二而終。 所著《田間詩學》、《田間易學》、《莊屈合詁》及文集行於世。

先君子閒居,每好言諸前輩志節之盛,以示兄弟。然所及見, 惟先生及黃岡杜公(杜濬及其弟杜岕)耳。 杜公流寓金陵,朝夕至吾家。自為兒童,捧盤盂以侍漱滌, 即教以屏俗學,專治經書、古文,與先生所勖(ㄒㄩˋ; 勉勵),不約而同。爾時雖心慕焉,而未之能篤信也,及先兄翻然有志於斯,而諸公皆歿, 每恨獨學無所取衷(取法), 而先兄復中道(指中年)而棄余。 每思父兄長老之言,未嘗不自疚夙心(平素的心願)之負也。

杜公之歿也,皆有述焉,而先生之世嗣,遠隔舊鄉,平生潛德隱行,無從而得之, 而今不肖之軀,亦老死無日矣。乃姑志其大略,俾兄子道希以告于先生之墓; 力能鐫(刻)之, 必終碣(立碑)焉。 乾隆二年(1737年)十有二月望前五日,後學方苞表。


方苞(1668年—1749年),字靈皋,號望溪,安徽桐城人,清代文學家,桐城派創始人。 康熙朝進士,因戴名世《南山集》案牽連入獄。康熙五十二年,清聖祖以「方苞學問, 天下莫不聞」,命方苞以白衣平民身分入值南書房,後官至禮部侍郎。 方苞繼承歸有光的「唐宋派」古文傳統,提出「義法」的論文主張,是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創始人。 姚鼐推崇方苞:「望溪先生之古文,為我朝文章之冠」。「義法」者,「義即《易 》之所謂『言有物』也, 法即《易》之所謂『言有序』也,義以為經 ,而法緯之,然後為成體之文。」著作六百篇傳世,收於《望溪先生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