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戊詩自序

廖燕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丁巳(清康熙16年,西元1677年)五月二日, 予避亂南岸(曲江南岸)土圍內, 住隙地如斗大(比喻空間極小), 雜几榻炊爨(ㄘㄨㄢˋ;夾雜放著桌椅、床、 炊事器具)之屬于其中,人畜喧填,穢氣蒸為癘疫,而予內人與次女相繼死矣。 予時亦幾不起。越十月,賊退,始得扶痾(ㄜ;病)入城, 就醫故人某家,而一女復病死。 鳴呼痛哉!予既孑然一身(孤單單一個人), 病亦稍痊,友人過候,間出詩見慰,勉為和答;或愁悶無聊,時吟數句以自遣;而詩遂與淚爭多矣。

又越歲戊午(康熙17年,西元1678年), 為人授館作塾師,訓二三童子外,兀然無一事可作,輒以詩為功課, 塗乙(勾改)縱橫, 几壁(桌子及牆壁)為黑。 久之積為成帙,題曰《丁戊詩》,記實也。鳴呼! 此豈其得已者耶?(這些詩豈是能夠不做的呢?)雖然, 境遇苦而性情深,性情深而學問入,詩不能為變 境遇之物(作詩不能改變人的境遇), 而境遇反為深性情、入學問之物(人的境遇卻可以使深化性情及激發學問)。 故記年以驗境遇之順逆,記詩以驗性情、學問之淺深, 又安可忽乎哉?

古人於通仕(做官)後, 嘗錄其平生困塞事以自警,況予猶在困塞時耶?因錄此卷以為警惕之助,亦以見予年來困阨流離, 骨肉煙消(指親人死喪殆盡), 室家甑破(ㄗㄥˋ;古代蒸煮食物的瓦器; 指家破人亡如甑之破碎),遇比前加逆,心比前加苦, 叢(聚集)人間不堪之境, 無不盡聚於一人一時之身為可悲也!


廖燕(1644-1705),清初人,初名燕生,字柴舟,曲江人。十九歲時補為秀才, 在武水西築「二十七松堂」潛心經史,攻古文詞。一生潦倒,文學上卻頗有成就。 著述頗豐,收輯為《二十七松堂集》,共十卷,文370篇,詩551首。同治元年, 《二十七松堂集》流傳到日本,引起日本漢學家的重視,加以刻刊流行。 鹽谷世弘於序文中贊道:「廖燕文以才勝,文章能繼承明代文風,可說是明代文壇的大殿軍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