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志

張爾岐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人之生也,未始有異(差異)也, 而卒至於大異者,習(學習)為 之也。人之有習,初不知其何以異也,而遂至於日異者, 志(志向)為之也。志異而習以異,習異而人以異。 志也者,學術之樞機(比喻事物的關鍵), 適善適惡之轅楫(馬車與舟船;交通工具)也。 樞機正,則莫不正矣;樞機不正,亦莫之或正矣。 適者北其轅(車前用來套駕牲畜的兩根直木;用來駕馭 馬車),雖未至,必不誤入矣;適者南其楫,雖未至, 必不誤入矣,嗚呼!人之於志,可不慎與!

今夫人,生而呱呱以啼,啞啞以笑,蝡蝡(ㄖㄨㄢˇ;微動、 爬動)以動,惕惕(憂心、恐懼)以息,無以異也。 出而就傅,朝授之讀,暮課之義,同一聖人之《易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春秋》也。及其既成, 或為百世之人焉,或為天下之人焉,或為一國之人、一鄉之人焉; 其劣者為一室之人、七尺之人焉;至其最劣者為不具之人、 異類之人焉。言為世法,動為世表,存則儀其人,沒則傳其書, 流風餘澤,久而愈新者,百世之人也。功在生民,業隆匡濟, 身存則天下賴之以安,身亡則天下莫知所恃者,天下之人也。 恩施沾乎一域,行能表乎一方,業未大光,立身無負者, 一國一鄉之人也。若夫智慮不離乎鍾釜(古代的量器;比喻俸給), 慈愛不外乎妻子,則一室之人而已。耽口體之養,徇耳目之娛,膜外概置(自身之外一 蓋不問),不通痾癢者(無關緊要;不關痛癢), 則七尺之人。篤於所嗜,瞀亂(ㄇㄠˋ ㄌㄨㄢˋ;昏亂)荒遺(荒唐) ,則不具之人(不能完全稱做是人)。因而敗度滅義,為民蠹害者,則為異類之人也。 豈有生之始遽不同如此哉?抑豈有驅迫限制,為之區別致然哉? 習為之耳(學習不同所造成的)!習之不同,志為之耳!志在乎此, 則習在乎此矣;志在乎彼,則習在乎彼矣。

子曰:「苟志於仁矣,無惡矣。」言志之不可不定也,故志在乎道義, 未有入於貨利者也;志在乎貨利,未有幸而為道義者也。志 乎道義,則每進而上,志乎貨利,則每趨而下。其端甚微,甚效甚巨; 近在胸憶之間,而遠周天地之內;定之一息之頃, 而著之百年之久。孟子曰:「雞鳴而起,孳孳(ㄗ ㄗ; 勤勉不怠)為善者,之徒也;雞鳴而起,孳孳為利者,之徒也。欲知舜蹠之分,無他,利與善之間也。」 人之所以孳孳終其身不已者,志在故耳。志之為物,往而必達,圖而必成。 及其既達,則不可以返也;及其既成,則不可以改也。 於是為者安享其為,為者未嘗不自悔其為,而已莫可致力矣。 豈之聰明材力不若歟?所志者殊耳。世之誦周公孔子之言者, 肩相比也;誦其言,通其義以售(行)於世者, 又項相望也(比喻極多)周公孔子之遺教, 未聞有見諸行事,被於上下者,豈少而習之,長而忘之歟?無亦誦周公孔子,志不在周公孔子也? 志不在周公孔子,則所志必貨利矣;以志在貨利之人, 而乘富貴之資,制斯人之命,吾悲民生之日蹙也!

志之定於心也,如種之播於地也;種粱菽(穀類及豆類植物)則 粱菽矣,種烏附(藥名,有毒)則 烏附矣。雨露之滋,壅培(ㄩㄥ ㄆㄟˊ;用泥土或肥料培養植物的根部, 加強穩固)以成效焉。粱菽成則人賴其養,烏附成則人被其毒。 學不正志,而勤其佔畢(簡策。古代用竹片或木條所編成的書本。 指誦讀),廣其聞見,美其文辭,以售於世,則所學於古之人者, 皆其毒人自利之藉也。鳴呼!學者一日之志,天下治亂之原, 生人憂樂之本矣。孟子曰:「士何事?曰:尚志(高尚意志)。」《學記》 曰:「凡學官先事(先學職務所需之事),士先志(先立志)。」張子(作者自稱)曰:「未官者使正其志。」 教而不知先志,學而不知尚志,欲天下治隆而俗美,何繇(由)得哉?

故人之漫無所志,安坐飽食而已者,自棄者也;舍(捨)其道義,而汲汲貨利, 不知自返者,將致毒於人以賊其身者也。自棄,不可也;毒人而以賊其身, 愈不可也。且也,志在道義,未有不得乎道義也,窮與達均得焉(無論窮或達,都能得道);志乎貨利, 未必貨利之果得也,而道義已坐失矣。孟子曰:「欲貴者,人之同心也; 人人有貴於己者(指仁義道德),弗思耳。求則得之,舍則失之,是求有益於得也(指仁義道德), 求在我者也(操之在己)。求之有道,得之有命(指功爵富貴), 是求無益於得也,求在外者也(操之於人)。」 人苟審(明白)於內與外之分(內義外利),必得與不得 之數(操之於己者,只要努力則必有所得;操之於人者,努力未必能得, 得之有命),亦可定所志矣。


張爾岐(1612-1677),字稷若,號蒿庵,濟陽(今屬山東)人,明末清初人。其學以篤志力行為本, 信奉程朱學說,著有《蒿庵集》、《儀禮鄭注名讀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