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目(一)

袁宏道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天目(天目山;浙江名山)幽邃奇古,不 可言(無法以語言形容)。 由莊(雙清莊;位於天目山山麓)至巔, 可(約)二十餘里。凡山深僻者多荒涼,峭削者鮮迂曲; 貌古則鮮妍(光彩豔麗)不足,骨大則玲瓏絕少;以至山高水乏, 石峻毛枯;凡此皆山之病(缺點)天目盈山皆壑,飛流淙淙, 若萬疋(ㄆ|ˇ; 量詞。計算布帛類紡織品的單位。)(ㄍㄠˇ;白色的絲織品), 一絕也。石色蒼潤,石骨(山石的稜角)奧巧,石徑曲折,石壁竦峭, 二絕也。雖幽谷縣(懸)岩, 庵宇(寺廟)皆精,三絕也。余耳不喜雷,而天目雷聲甚小, 聽之若嬰兒聲,四絕也。曉起看雲,在絕壑下,白凈如綿,奔騰如浪,盡大地作 琉璃海(形容雲彩亮麗),諸山尖出雲上若萍,五絕也。 然雲變態最不常,其觀奇甚,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態。山樹大者幾四十圍,松形如蓋,高不逾數尺,一株直萬餘錢, 六絕也。頭茶之香者,遠勝龍井(龍井茶), 筍味類紹興破塘(紹興地名,以產筍聞名), 而清遠過之,七絕也。余謂大江之南,修真棲隱(學佛歸隱)之地, 無逾此者,便有出纏結室(指脫離紅塵出家)之想矣。

宿幻住之次日,晨起看雲,巳(巳時,上午九時至十一時)後登絕頂, 晚宿高峰死關(天目山地名,以險峻出名)。次日, 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。數日晴霽(天氣晴朗)甚,山僧以為異, 下山率相賀。山中僧四百餘人,執禮甚恭,爭以飯相勸。臨行,諸僧進曰:「荒山僻小,不足當巨目,奈何?」 余曰:「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(細微的緣份), 山僧不勞過謙,某亦不敢面譽。」因大笑而別。


袁宏道,明代文學家,湖廣公安人,萬曆16年中舉人,萬曆20年中進士,萬曆23年任吳縣縣令,頗有政績, 不到兩年就辭官歸隱。 後又出仕官場,官至吏部主事、稽勛郎中。著《袁中郎全集》。袁宏道在明代文壇上占有重要地位。 他與兄長袁宗道、弟弟袁中道 合稱「公安三袁」,被稱為「公安派」,其中以袁宏道的成就最大,是「公安派」的代表人物。 「公安派」在文學上反對形式主義和擬古主義,作品也打破傳統詩文的陳規 陋習,抒發個性,清新流暢。但作品內容忽視社會現實,思想比較貧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