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臣論上

蘇軾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以義正君(基於義而矯正君主的過失)而無害於國,可謂大臣矣。

天下不幸而無明君,使小人執其權,當此之時,天下之忠臣義士莫不欲奮臂而擊之。 夫小人者,必先得於其君而自固於天下,是故法不可擊。擊之而不勝身死,其禍止於一身。 擊之而勝,君臣不相安,天下必亡。是以《春秋》之法,不待君命而誅其側之惡人, 謂之叛。晉趙鞅入于晉陽以叛是也。

世之君子,將有志於天下,欲扶其衰而救其危者,必先計其後而為可居之功, 其濟不濟則命也,是故功成而天下安之。今夫小人,君不誅而吾誅之,則是侵君之權, 而不可居之功也。夫既已侵君之權,而能北面就人臣之位,使君不吾疑者,天下未嘗有也。 國之有小人,猶人之有癭(|ㄥˇ;在脖子上的囊狀瘤), 人之癭,必生於頸而附於咽,是以不可去。有賤丈夫者, 不勝其忿而決去之,夫是以去疾而得死。之亡,之滅,由此之故也。自之後, 至於獻帝,天下之權,歸於內豎(宦官), 賢人君子,進不容於朝,退不容於野,天下之怒, 可謂極矣。當此之時,議者以為天下之患獨在宦官,宦官去則天下無事,然竇武何進之徒 擊之不勝,止於身死,袁紹擊之而勝,遂以亡。之衰也,其跡亦大類此。 自輔國元振之後,天子之廢立,聽於宦官。當此之時, 士大夫之論,亦惟宦官之為去也。然而李訓鄭注元載之徒, 擊之不勝,止於身死,至於崔昌遐擊之而勝,亦以亡。

方其未去也,是纍然者癭而已矣。及其既去,則潰裂四出,而繼之以死。 何者?此侵君之權,而不可居之功也。且為人臣而不顧其君,捐其身於一決, 以快天下之望,亦已危矣。故其成則為、為,敗則為,為。 然則忠臣義士,亦奚取於此哉?夫竇武何進之亡,天下悲之,以為不幸。 然亦幸而不成,使其成也,二子者將何以居之。故曰:以義正君,而無害於國, 可謂大臣矣。


蘇軾(1037-1101),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。宋朝蜀郡眉山人。北宋大文學家、書畫家, 世稱蘇東坡。嘉祐二年進士,歷官中書舍人、翰人學士,及密州、徐州、湖州、杭州、穎州 、定州等郡守。

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,亦反對後來保守派的做法,因此多次遭眨,曾因「烏臺詩案」下獄, 幾乎喪命。在文學上則有極大成就,詩詞、散文、書法、繒畫,樣樣精通,詞的成績最為突出, 開創詞壇「豪放派」之風,改變了晚唐、五代以來綺靡的詞風。蘇軾的古文亦極著名, 有「韓潮蘇海」之稱,與古文大師韓愈齊名。與父親蘇洵、弟蘇轍合稱「三蘇」,父子三人 同時名列唐宋八大家。著有 《東坡全集》及《東坡樂府》詞集傳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