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恥

顧炎武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《五代史》馮道傳論曰:「『禮、義、廉、恥,國之四維;四維不張,國乃滅亡。』善 乎管生(管仲)之能言也! 禮、義,治人之大法;廉、恥,立人之大節。蓋不廉則無所不取, 不恥則無所不為。人而如此,則禍敗亂亡,亦無所不至。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,無所不為,則天下 其(豈)有 不亂,國家其有不亡者乎?」

然而四者之中,恥尤為要,故夫子(孔夫子)之 論士曰:「行己有恥。」孟子曰:「人不可以無恥 (人不可沒有羞恥心)。 無恥之恥,無恥矣。(以無恥為恥,改過向上,就可遠離恥辱)」 又曰:「恥之於人大矣!為機變之巧者,無所用恥焉。」所以然者 ,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,其原皆生於無恥也。故士大夫之無恥,是謂國恥。

吾觀三代以下,世衰道微,棄禮義,捐廉恥,非一朝一夕之故。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, 雞鳴不已於風雨,彼眾昏(眾人都昏亂)之日,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。

(近日)讀 《顏氏家訓》(南北朝顏之推所著), 有云:「朝一士夫,嘗謂吾曰:『我有一兒,年已十七,頗曉書疏(書牘奏章)。 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,稍欲通解,以此伏事(伺候)公卿, 無不寵愛。』吾時俯而不答。異哉!此人 之教子也!若由此業,自致卿相,亦不願汝曹為之!」嗟呼!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,猶為 此言,尚有《小宛》詩人之意(《小宛》詩篇多歌詠禮義,不同流合污); 彼閹然(|ㄢ ㄖㄢˊ;隱蔽、掩藏的樣子)媚於世者,能無愧哉!


顧炎武(1613 - 1682年),原名絳,字忠清。明亡後改名炎武,字寧人。學者尊為亭林先生。江蘇昆山人。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、史學家、語言學家。曾參加抗清戰爭,後致力於學術研究。晚年側重經學的考證, 考訂古音。著有《日知錄》等書,是清代古韻學的開山祖。顧炎武反對宋明理學的唯心主義, 強調客觀的調查研究,開一代之學術新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