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兵部李侍郎書

韓愈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(唐德宗貞元十九年,監察御史韓愈因揭穿權貴隱瞞災情的《論天旱人餓狀》 而得罪當朝權貴,被貶至連州。貞元二十一年,德宗死後,韓愈遇赦而被任命為江陵法曹參軍,於是韓愈寫了這封自薦書給 當時的兵部侍郎李巽,希望獲得重用,以施展抱負。在這篇自薦書裡,韓愈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感慨,也對自己的學識充滿信心, 他善用歷史典故(如:牛角之歌、堂下之言),並大量運用排比詞句,而使文章形成了一股如波濤般的雄奇氣勢。)

少鄙鈍,于時事都不通曉,家貧不足以自活,應舉(參加科舉考試)覓官, 凡二十年矣。薄命不幸,動遭讒謗,進寸退尺,卒無所成。性本好文學,因困厄悲愁無所告語, 遂得究窮於經傳史記百家之說,沈潛乎訓義(解釋文辭字意), 反覆乎句讀(文章斷句), 礱磨(ㄌㄨㄥˊ ㄇㄛˊ;砥礪,磨治鍛鍊)乎事業,而奮發為文章。 凡自唐虞以來,編簡(書籍)所存,大之為河海,高之為山獄, 明之為日月,幽之為鬼神, 纖之為珠璣華實,變之為雷霆風雨,奇辭奧旨,靡不通達。惟是鄙鈍不通曉於時事, 學成而道益窮,年老而智益困,私自憐悼,悔其初心,髮禿齒豁,不見知己。

夫牛角之歌(春秋時衛人甯戚欲求見齊桓公,因貧窮無資,遂替商旅駕車,終於到達齊國。 夜晚露宿於城郭門外,值桓公往郊外迎客,夜開城門。甯戚正在車下餵牛,見狀, 便扣擊牛角高歌。 桓公聽見以為不凡,便載他回去,後來果受重用。典出呂氏春秋˙離俗覽˙舉難。), 辭鄙而義拙;堂下之言(賢士鬷蔑面貌長得醜,故意混在傭人中,在堂下發言,叔向只聽了一句, 就知道是鬷蔑,而拉著他的手上堂),不書於傳記。齊桓舉以相國,叔向攜手以上, 然則非言之難為,聽而識之者難遇也!

伏以閣下內仁而外義,行高而德鉅,尚賢而與能,哀窮而悼屈,自江而西(指李侍郎在江西觀察使有政績), 既化而行矣。今者入守內職,為朝廷大臣,當天子新即位,汲汲於理化之日,出言舉事,宜必施設(實行)。 既有聽之之明,又有振之之力,甯戚之歌,鬷明之言,不發於左右,則後而失其時矣。

謹獻舊文一卷,扶樹教道,有所明白;南行詩一卷,舒憂娛悲,雜以瑰怪(奇特)之言,時俗之好, 所以諷(朗誦)於口而聽於耳也。 如賜覽觀,亦有可采,干黷(冒犯)嚴尊,伏增惶恐。愈再拜。


韓愈(768—824年),字退之,河南河陽人,郡望昌黎,自稱昌黎韓愈,世稱韓昌黎;晚年任吏部侍郎, 又稱韓吏部。卒諡文,世稱「韓文公」。唐代文學家,與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。蘇軾稱讚他 「文起八代之衰,道濟天下之溺。」對後世古文影響深鉅,為唐宋八大家之首。著作有《昌黎先生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