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劉正夫書

韓愈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白,進士君足下:辱箋(ㄐ|ㄢ;書信), 教以所不及,既荷(承蒙)辱賜, 且愧其誠然,幸甚幸甚!凡舉進士者,於先進之門,何所不往,先進之於後輩, 苟見其至,寧可以不答其意邪?來者則接之,舉城士大夫莫不皆然, 而不幸有接後輩之名(韓愈熱心提攜後進,而招別人攻訐他植黨營私),名之所存,謗之所歸也。

有來問者,不敢不以誠答。或問:「為文宜何師?」必謹對曰:「宜師古聖人。」 曰:「古聖人所為書具存,辭皆不同,宜何師?」必謹對曰:「師其意(用意)不師其辭(文辭)。」 又問曰:「文宜易宜難?」必謹對曰:「無難易,惟其是爾(不必刻意寫的艱澀或簡單,只要文章合理、合適即可)。」如是而已, 非固開其為此,而禁其為彼也。

夫百物朝夕所見者,人皆不注視也,及睹其異(特殊)者,則共觀而言之。 夫文豈於是乎?朝人莫不能為文, 獨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為之最。 然則用功深者,其收名也遠。若皆與世沈浮(隨波逐流),不自樹立,絕不為當時所怪, 亦必無後世之傳也。足下家中百物,皆賴而用也,然其所珍愛者,必非常物。 夫君子之於文,豈異於是乎?今後進之為文,能深探而力取之, 以古聖賢人為法者,雖未必皆是,要若有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之徒出, 必自於此,不自於循常之徒也。若聖人之道,不用文則已,用則必尚其能者,能者非他, 能自樹立,不因循者是也。有文字來,誰不為文,然其存於今者,必其能者也。 顧常以此為說耳。

於足下,忝同道而先進者,又常從遊於賢尊(你的父親)給事(劉伯芻,劉正夫之父), 既辱厚賜,又安得不進其所有以為答也。足下以為何如?白。

(韓愈在這封書信中答覆晚輩後進請教古文寫作的要領, 他提出以古聖賢為師,學習儒家的經典,而創作時要能自樹立而不因循前人,能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。)


韓愈(768—824年),字退之,河南河陽人,郡望昌黎,自稱昌黎韓愈,世稱韓昌黎;晚年任吏部侍郎, 又稱韓吏部。卒諡文,世稱「韓文公」。唐代文學家,與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。蘇軾稱讚他 「文起八代之衰,道濟天下之溺。」對後世古文影響深鉅,為唐宋八大家之首。著作有《昌黎先生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