項脊軒志

歸有光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項脊軒,舊(從前)南閣子也。室僅方丈,可容一人居。百年老屋,塵泥滲漉(ㄕㄣˋ ㄌㄨˋ;水由小孔緩緩滲出),雨澤下注,每移案(桌子)顧視,無可置者。又北向,不能得日,日過午已昏。余稍為修葺,使不上漏;前闢四窗,垣牆周庭,以當(蔽)南日;日影反照,室始洞然(明亮的樣子)。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,舊時欄楯(ㄕㄨㄣˇ;欄杆上的橫木,泛指欄杆),亦遂增勝。借書滿架,偃(仆臥)仰嘯歌,冥然(靜默)兀坐,萬籟有聲。而庭階寂寂,小鳥時來啄食,人至不去。三五(陰曆每月十五日)之夜,明月半牆,桂影斑駁,風移影動,珊珊(明亮潔淨)可愛。

然余居於此,多可喜,亦多可悲。先是,庭中通南北為一,迨諸父(父親的兄弟稱諸父)異爨(ㄘㄨㄢˋ;爐灶;比喻分家),內外多置小門牆,往往而是(處處都是)。東犬西吠,客逾(越過)庖而宴,雞棲於廳。庭中始為籬,已為牆,凡再變矣。家有老嫗,嘗居於此。嫗,先大母(祖母)婢也,乳二世(父子),先妣(先母)(存恤)之甚厚。室西連於中閨(內室),先妣嘗一至。嫗每謂余曰:「某所而母(你的母親)立於茲。」嫗又曰:「汝姊在吾懷,呱呱而泣;娘以指扣門扉曰:『兒寒乎?欲食乎?』吾從板外相為應答。」語未畢,余泣,嫗亦泣。余自束髮(古代年滿十五歲束髮)讀書軒中,一日,大母過余曰:「吾兒,久不見若影,何竟日(終日)默默在此,大類女郎也(像女孩子那樣安靜嗎)?」比去,以手闔門(關門),自語曰:「吾家讀書久不效,兒之成,則可待乎!」頃之,持一象笏(ㄏㄨˋ;象牙製成的手板。明代以前一至五品的高官所執。禮記.玉藻:史進象笏,書思對命。)至,曰:「此吾祖太常公(作者的外高祖父)宣德(明宣宗)間執此以朝,他日汝當用之。」瞻顧遺跡,如在昨日,令人長號(哭泣)不自禁。

軒東,故嘗為廚,人往,從軒前過。余扃(ㄐㄩㄥ;關閉)(|ㄡˇ;窗戶)而居,久之,能以足音辨人。軒凡四遭火,得不焚,殆(大概)有神護者。

項脊生(作者自稱)曰:守丹穴,利甲天下,其後秦皇帝女懷清臺劉玄德曹操爭天下,諸葛孔明起隴中(田隴間,一說隆中,地名)。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,世何足以知之?余區區處敗屋中,方揚眉瞬目(得意的樣子),謂有奇景;人知之者,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?

余既為此志,後五年,吾妻來歸,時至軒中,從余問古事,或憑几(倚靠著小桌子)學書。吾妻歸寧,述諸小妹語曰:「聞姊家有閣子,且何謂閣子也?」其後六年,吾妻死,室壞不修。其後二年,余久臥病無聊,乃使人復葺南閣子,其制稍異於前。然自後余多在外,不常居。庭有枇杷樹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蓋(傘)矣。

註:本文為歸有光的代表作,以項脊軒的周遭環境變遷為主軸,寫人生的變化與感觸。


歸有光(1506--1571)明代著名散文家。字熙甫,號項脊生,人稱震川先生。昆山(江蘇昆山)人。少年好學,九歲能屬文,三十五歲,鄉試中舉。但以後八會試都未及第,直到六十歲時才中進士。晚年任南京太僕寺丞,參與撰修《世宗實錄》,積勞成疾,卒於南京。歸有光對明朝中葉前後七子的「文必秦漢」的擬古風氣,提倡學習唐宋人的古文,與王慎之、唐順之、茅坤等被稱為「唐宋派」。其中,以歸有光的作品成就最高。歸有光的散文樸素簡潔,恬適自然,善於敘事,親切動人,為明代著名的散文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