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(0321)

淡基横断古道(二) :蜜蜂巢古道.山之家

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 
图:“国立公园山之家”遗址

(~续上期
“淡基横断古道”的第二段“蜜蜂巢古道”,是从大屯山鞍部的气象所走至竹子湖。大屯山鞍部附近,在日据时代曾兴建一间 “国立公园山之家”,做为登山客宿营之用。公共电视的“台湾古道志”节目中,首度揭露了这个遗址的位置,使这个被遗忘 数十年的遗址终于重见天日。遗址就位于大屯山登山口停车场后方的山腰,距离马路只有几分钟路程而已。

“国立公园山之家”建于昭和十三年(1938年),为木造十八坪的平房,配有浴室、食堂、卖店及壁炉等设施, 周围规划大片的草坪可供露营。为什么会有这样“国立公园”的宿营设施呢?原来,昭和九年(1934年)时,台湾总督府 计划将草山地区规划为国立公园预定地,成立了“大屯国立公园协会”。后来,选定大屯山鞍部附近兴建这间“国立公园山之家” ,以提供登山露营者使用。因为二次大战的爆发,台湾总督府的大屯国立公园的计划因此中辍。

图:山之家”的壁炉烟囱遗迹几乎与森林融合为一体

“国立公园山之家”与“淡基横断古道”有无关系?阳明山国家公园早期的古道调查,曾判断“淡基横断古道”经过 大屯山鞍部气象站后,绕经“山之家”,然后接往菜公坑山的第一登山口,再至大屯自然公园,后来的调查则倾向 于古道是沿着今天的百拉卡公路走,并未经过日据时代的“山之家”遗址。何者为是?今天即使是古道专家也无法百分 之百确定古道真正的路线。百年间,这里的地貌已经历了不少的变化。

从大屯山登山口停车场机车停车格右侧的草丛缺口往下走,穿越草丛后,进入森林中。沿着山腰路,缓缓上坡 前进,沿途有与小径平行的废弃电线,地上也有空瓶子。不久,出现零星的柳杉林,大约六、七分钟, 抵达了“国立公园山之家”遗址。从不远处,可看见树林里有一座直耸的石柱,那就是“山之家”的壁炉残迹了。 昔日的美丽山屋,如今只剩这一只壁炉烟囱残迹而已。壁炉高约一层楼,壁石被青苔、藤蔓侵染,顶部被蕨类占据, 已与附近树林融为一体。面对壁炉的左侧有蹲式马桶的粪坑遗迹。

图:“山之家”基址的驳坎,还相当的完整

“山之家”正方形的基址及格局还很完整,四周有驳坎,由于建在山坡上,前方地势较低处有高起的石砌驳坎,高约一公尺, 有一小石阶供人行上下。“山之家”左侧不远处有一条溪沟,溪水干涸,附近则有零星的驳坎、石块散落,应是昔日的营地 遗址,但已面目全非。倘若没有这个耸立的壁炉烟囱遗迹,恐怕并不容易辨认出这处遗址。

从公共电视节目中看到的“山之家”旧照片,木屋前有一片美丽青青草原,景色优美,大概类似于今天阳明山国家公园游客中心 后方的那片青青草坪,而如今则是变化为森林,柳杉与杂树混合,树间藤蔓滋长,很难与照片中的景致联想在一起。 世事沧桑,总是如此。

返回走,几分钟后,从草丛中钻出来,回到停车场,看见一辆辆汽机车以及眼前的百拉卡公路,脑海里还停留在 “山之家”壁炉及驳坎映象,几分钟之间,仿佛经历了一场时光之旅。

图:蜜蜂巢古道

从大屯山的登山口,爬往大屯山,约走十五公尺,左侧芒草有一缺口,就是“蜜蜂巢古道”的入口。钻进芒草,路迹 随即明显,往下走,约一、两分钟,来到大屯山鞍部气象所。大屯山鞍部的旧地名为“沪尾格仔”,日据时代就已经 成立气象测候所,记录大屯山区的气象资料。

古道穿越气象所,从两栋闲置的宿舍区通过,随即又进入森林中,通往竹子湖的方向。下坡路径相当明显, 不久,遇一条横向的叉路,为农径,继续直行,过小溪涧,附近地上有几个空瓶子,大多为台湾光复后的空瓶子, 其中一瓶的瓶身刻印着“BREWERIES LTD”,研判或许是日据时代的遗留物。

继续前行,经过两根倒卧废弃的木电杆,上头有台电的标志。接着的路迹大致明显可循,但路况 不如“十八弯古道”,偶尔有小径歧路,沿途有零星残存的石阶,路旁也有驳坎及类似烧炭窑的坑穴遗迹。

从气象站起算,约二十余分钟,遇一水量较丰的溪涧,此处有塑胶水管及废弃的铁质水管接头,越溪后,附近大菁盛长, 大菁花朵绽开。这时前方遇杂草,路径不明,亦不见任何登山条。怀疑可能走错路,于是返回溪涧处,在附近寻找 登山条,仍无所获。于是继续前进,闯过芒草区,进入杂树林,路径隐隐约约,但平缓好走,不难穿越,约六、七分钟 后,突然钻出树林,与竹子湖顶湖往百拉卡公路的石阶步道相会。出口处的右侧有几棵杉木,一旁堆置着大帆布。这个 古道出口与别的登山队伍所走的“蜜蜂巢古道”出口相距约三十公尺左右,别队所走的古道出口在石阶路的更上方,出 口处有一石砌储水槽。

于是我们又从石砌储水槽的入口走进去探勘“蜜蜂巢古道”,接到刚才的迷路叉路处。原来,古道在刚才越过溪涧之前,要 从左侧高绕过去,我们未注意到登山条,直行越溪而过,这条水管路,或许是农民所辟建的。其实,直行的路反而较平缓好走。 究竟何者才是真正的古道,或许还有商榷的余地。山友若是想从竹子湖走“蜜蜂巢古道”,则建议走有石砌储水槽的那条路 线,入口有石砌储水槽,目标较为显著。

图:古道出口的石阶路,通往竹子湖

从大屯山鞍部登山口走至竹子湖古道出口,约五十分钟路程。后续的古道经过竹子湖聚落,已被当地的农田及产业道路所破坏。 “蜜蜂巢古道”与“十八弯古道”相互比较,前者的路况较差,沿途歧路较多,我们也“走错”了一小段。尽管路况变数较多, 但这段古道的路程不长,以杂树林的森林小径为主,无复杂的林相地貌,应该不致于会有迷路的危险。

循着石阶步道往下走,约十分钟,接竹子湖环状车道。出口的右侧为“竹子湖休闲中心餐厅”,门牌为 “竹子湖路55之2号”。几小时之内,我们连走了“十八湾古道”、“蜜蜂巢古道”,并探访“山之家”, 至于“打石窟古道”,则是这三条古道中路况最差的。最近探访过“淡基横断古道”西段的登山团体,都省略了这一段, 至今还没有人回报路况。既然如此,何必去硬碰硬?于是决定就近在“竹子湖休闲中心餐厅”喝碗热汤、吃份野菜, 慰劳自己。“打石窟古道”则留待下一次的机缘。

“蜜蜂巢古道”为何叫做“蜜蜂巢”呢?据说是因为昔日古道途中有一巨石壁,石壁下方有一直径 五十公分的圆洞,有野生蜜蜂聚集于洞内筑巢,因此成为地名的由来。历经百年风霜,蜜蜂与古道都已 消逝。如今,蜜蜂没有回来,古道则是回来了。这条古道值得推荐给喜爱古道的山友,不妨呼朋引伴,前来小小探险一番。

旅游日期:2005.11.27 (写于2005.12.02) 



[旅行建议]两段式的?形走法:

◎十八弯古道
停车于车埕50号民宅,走“十八弯古道”至大屯自然公园,顺游大屯自然公园,然后走百拉卡公路返回车埕,经 过百六戛6号古厝后,右转进入“百六戛古道”, 出口接车埕50号民宅,然后可顺游杜聪明故居及附近的樱花谷。这一条路线特别适宜于春天樱花开时,其次是秋高气爽时。

◎蜜蜂巢古道
停车于“竹子湖路55之2号”,走“蜜蜂巢古道”至大屯山鞍部气象所,然后前往“国立公园山之家”,之后可前往二子坪步道游览,回 程走百拉卡公路人车分道,再接石阶步道,返回“竹子湖路55之2号”。

[相关旅记]
车埕.淡基横断古道初探
百六戛古道(百六砌古道)

[参考文献]

李瑞宗着,《阳明山国家公园全区古道调查》,2004年6月(第2版)。
李瑞宗着,《淡基横断古道自然及人文资源调查研究》,2005年9月(第1版)。


[照片]

大屯山鞍部登山口停车场。
“山之家”遗址就位于停车场后方的树林里。
穿越芒草,前往“山之家”遗址。
腰绕约六、七分钟,抵达“山之家”遗址。
“山之家”壁炉烟囱遗迹。
壁炉烟囱几乎与森林融合为一体。
壁炉遗迹。
厕所遗迹。
“山之家”基址的驳坎。
驳坎与壁炉烟囱。
继续前往蜜蜂巢古道。走往大屯山登山步道。
石阶路约15公尺,从左侧芒草丛进入。
穿过鞍部气象所。从闲置的宿舍区穿过。
蜜蜂巢古道。
旧时代的空瓶子。
两根废弃的台电木头电线杆。
古道路径久无人走,但仍有路迹可循。
经过溪涧,有引水管线。
路旁有大片大菁。
穿过一段路迹不明显的芒草路。
古道接上竹子湖通往百拉卡公路的石阶路。
往上走,约二、三十来公尺,探另一处古道出口。
这个古道出口处有一石砌储水槽。
赋归。

[行旅图]

[交通地图](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)

检视较大的地图